在平均海拔超3700米的西藏昌都八宿縣吉達鄉,一片藍紫色花海正迎著高原勁風舒展身姿。昔日荒蕪的沙地,如今搖曳著源自法國普羅旺斯的浪漫;往昔裸露的山坳間,層層疊疊的花浪為雪域高原披上了絢麗彩衣。這跨越萬里的花卉,不僅悄然改變著高原的生態,更成為驅動當地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高寒缺氧、土壤貧瘠的自然條件,曾長期束縛西藏產業發展的腳步。當地百姓雖坐擁壯美山河,卻苦于增收渠道單一。然而,薰衣草的到來,為這片土地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為什么偏偏選在八宿發展薰衣草產業?這一疑問背后,藏著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福州工作組一場對科學與智慧的探索。
“常言道,西藏環境是產業‘絆腳石’,但對薰衣草而言,這些劣勢恰恰成了優勢。”西藏榕宿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唐鐵志道出其中的奧秘。薰衣草天性耐寒耐旱,偏愛沙質土壤,而西藏八宿的自然條件,完美契合它的生長習性。在福州援藏工作組組長,八宿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陳藝森的帶領下,工作組團隊經過大量實地調研與數據分析,發現八宿與法國薰衣草圣地普羅旺斯緯度相近,且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為薰衣草生長提供了“黃金條件”。
2023年5月,一場跨越山海的協作就此啟程。榕宿科技公司與福州援藏工作組懷著共同的愿景與熱忱,在高原上開啟了這場意義非凡的“紫色革命”。
這場“革命”帶來的生態和經濟效益遠超預期。薰衣草發達的根系如同天然固沙網,有效鎖住流沙,涵養貧瘠土地,為生態脆弱的昌都、那曲等地構筑起植物屏障。其延伸出的產業鏈更蘊藏無限潛力——從精油、護膚品等高端芳療及美妝產品,到手工皂、香薰枕等生活日用品,百余種衍生產品勾勒出廣闊的市場藍圖。陳藝森滿懷期待地表示:“福建省農科院作物所的研究還發現,西藏薰衣草提取物在醫療領域或有獨特價值。這讓我們對發展薰衣草產業充滿信心。”
八宿薰衣草產業的成功實踐,打破了“重投入輕運營”的傳統模式,喚醒了高原自身活力,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內生發展之路,也為新時代援藏工作提供了轉型樣本。
“西藏地理氣候獨特,每一步都得靠自己摸索前行。”唐鐵志回顧試種初期的艱辛,感慨良多。
面對“無先例、無經驗”的困境,榕宿科技公司與福州援藏工作組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首批在拉根鄉大棚培育的種苗‘全軍覆沒’,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因為西藏的土壤、氣候環境獨特,種子處理、育苗技術必須從頭摸索。”唐鐵志無奈地說。為此,他和團隊沿318國道徒步考察,輾轉八宿縣邦達鎮至然烏鎮的10余個村落,最終敲定了“拉根鄉繞巴村育苗+吉達鄉拉然村種植”的“雙基地”模式,即在海拔3200米、氣候溫和的拉根鄉繞巴村進行大棚育苗,然后移栽到沙質土壤廣布、日照充足的吉達鄉拉然村俄沖進行大規模種植。“過程雖艱辛,但見證薰衣草在高原茁壯成長,一切都值得了。”唐鐵志說。
攻克出苗難題后,移栽又成了新的挑戰。由于吉達鄉午后狂風肆虐,幼苗過弱容易夭折,太大則難以抗風。團隊歷經百余次試驗,終于找到最佳移苗標準。新疆從1964年開始發展薰衣草產業,擁有60多年的理論積累和成熟種植經驗。“赴新疆交流后才知道,他們常用扦插技術,而我們的育苗移栽法,連新疆當地專家都贊嘆‘了不起’。”唐鐵志的語氣充滿自豪。如今,普羅旺斯狹葉薰衣草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出苗率穩定超過80%,為西藏薰衣草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2024年初項目立項,短短一年多,就實現兩期40萬株薰衣草的成功種植。閩藏同心創造了“福州速度”的高原樣板,實現小資金撬動大產業。
薰衣草花期較長,從6月到10月都能形成美麗景觀。結合318國道的自帶流量優勢,薰衣草帶動的農旅產業鏈已初步成型,一條小成本、輕資產、可復制的產業援藏新路已清晰可見。
“薰衣草產業不僅是援藏項目,更是激活八宿內生動力的金鑰匙。”陳藝森強調,“一株薰衣草串聯起種植、加工、旅游、文創等環節,讓農牧民變身為‘產業工人+文旅從業者+小微企業主’的復合型角色,培育出從被動‘輸血’到主動‘造血’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思維。這種轉變,是援藏工作最寶貴、最深遠的成果。我們的愿景是將薰衣草產業打造為扎根西藏的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標桿,為雪域高原的生態富民之路持續綻放芬芳。”
在二產加工方面,2024年榕宿科技公司委托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李愛萍研究員團隊開展薰衣草精油提取試驗與測試分析,提取率可達2.3%左右。所提取的精油含51種揮發性成分,其中“羅勒烯和α-松油醇”含量豐富,使得八宿薰衣草精油的花香和草香更為濃郁,抗抑郁功效也更強。憑借首批試種薰衣草提取的“榕宿情”高原精油,團隊在福州“5·18”海峽兩岸經貿展會上收獲了福州、北京等多地企業的合作意向,極大提振了信心。此外,他們還創新設計了融合西藏元素的薰衣草、牦牛、藏獒、蟲草特色公仔,預計7月將在318國道景點上市銷售。
“吉達鄉缺乏豐富的蟲草資源和獨特自然景觀,但318國道就是我們最大的‘流量密碼’。”唐鐵志立于花田,遙指遠方的規劃藍圖,“未來,我們將打造千畝薰衣草旅游小鎮,依托每年150萬人次過境游客,發展特色餐飲、手工提取、手工制作、民俗體驗、旅拍攝影等業態,預計能解決當地30多人的長期就業,旅游年收入可達1500萬元。”
當福建的技術智慧與西藏的堅韌品格相遇,曾經荒蕪的高原正被紫色的希望溫柔浸潤。薰衣草產業不僅是一場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奔赴,更是一曲跨越山海的協作贊歌。在這條芳香四溢的產業之路上,西藏八宿正以獨特姿態,向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穩步前行。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