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5月29日訊(記者潘卓然)交通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在國新辦29日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5位交通運輸領域代表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勇當開路先鋒”,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基礎研究創新中心副主任田波多年來從事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工作。他帶領團隊,從材料配比、結構設計、裝備優化等方面提升重載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確保使用30年內無大修。我國西部地區交通留白較多,田波常年在青藏高原工作。高原氣壓低、干燥、風大,凍融循環嚴重,混凝土易破損,為克服困難推進工作,他付出了艱苦努力。
三峽船閘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連續船閘、三峽升船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電梯。20多年來,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通航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李然堅守在葛洲壩船閘、三峽船閘、三峽升船機等通航建筑物的運行、維護、檢修、科研一線。為提升檢修效率,他和團隊開發以大型人字門同步頂升裝置、柔性應力加載裝置等為代表的一系列船閘大修裝備和工藝工法,大幅提升了檢修效率和質量,將船閘大修時間從以前的100多天降至30天左右。
上海海事局“海巡01”輪船長詹春珮是我國首位遠洋公務船女船長,她所在的“海巡01”是我國首艘五千噸級兼具巡航執法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執法船,不僅是巡航執法利劍,也是我國藍色國土的守衛者。多年來,她不畏困難挑戰,與團隊齊心協力共同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暢通,保護水域生態綠色清潔,保障航運高質量發展和船員權益,維護國家主權和人民利益。
“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全長22.13公里的天山勝利隧道就是其中一項極具挑戰的世界級工程。項目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無人區,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極大。中交集團天山勝利隧道全斷面硬巖掘進機“天山號”操作手崔華新操作機器,在隧道建設中成功穿越16個地質斷裂帶,克服軟巖大變形、巖爆、突泥突水等隧道建設中的世界性難題,其掘進效率是傳統鉆爆法的3倍到5倍,將原計劃10年左右的工期成功縮短至4年多。
中國郵政云南省怒江州分公司瀘水市稱桿鄉郵政所所長桑南才承擔著8個邊境自然村、5個建制村的郵件投遞工作,7條郵路總長486公里。這條郵路他走了37年。以前公路不通,郵路很艱險,只能徒步,一趟需要6天時間。如今公路修通了,他可以騎摩托車送郵件,一周可以送5班。他說,工作雖然很辛苦,但心里很自豪,因為他和同事們的工作把山里2萬多人民群眾和外界連在一起。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