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及其新媒體由中國氣象局主管,中國氣象報社主辦。《中國氣象報》自1989年創刊以來,作為全國氣象新聞宣傳主陣地、主平臺,社會各界了解氣象工作的主渠道、主窗口,
在中央宣傳部統籌部署和中國氣象局黨組的領導下,中國氣象報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中國氣象局黨組中心工作,守正創新、實干篤行,不斷提升氣象新聞宣傳工作質量效益,為氣象助力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氣象實踐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全年46件作品獲全國行業媒體優秀作品等獎項,中國氣象報入選2024年度高學術影響力中國報紙;重大天氣“一過程一策”科普宣傳聯動機制榮獲中國行業媒體高質量發展創新案例;“綠鏡頭?發現中國”主題采訪活動入選中國經濟媒體社會責任(社會服務與公益活動)典型案例;《氣象知識》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科普類);運營的中國氣象局官方微博榮獲“全國二十大中央機構微博”;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產品智能創作平臺獲中國報業協會“全國媒體融合技術應用案例”一等獎。
?發現中國”主題采訪活動入選中國經濟媒體社會責任(社會服務與公益活動)典型案例。
“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推進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強化紀律作風建設。全年未發生過政治導向錯誤。
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成效宣傳。堅持高站位謀篇布局,Kaiyun中國 官方網站以“牢記囑托創新奮進”為主題,高質量承辦中國氣象局貫徹落實成效主題成就展。在報網新媒體等平臺開設專題專欄,策劃推出成就特刊53個整版、27個網站子專題及其系列新媒體產品,全方位展現貫徹落實成效。全年聯合中央主流媒體推出成就報道193個。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氣象深化改革、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進展成效推出報道。開設“錨定現代化改革再深化”專欄專題,推出《堅持以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推進改革——新時代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的實踐與啟示述評之一》等系列報道。持續報道氣象部門科技攻關與成果應用,系統宣傳遞進式服務和高級別預警“叫應”成效,推出109個氣象防災減災典型案例。做好“氣象×金融”“氣象數據要素×”、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宣傳。圍繞全國兩會、“十四冬”等重大主題和重大活動保障開展“一主題一策”56次,展示氣象工作成效和經驗做法。
報道展示氣象部門開展學習教育亮點成效。開設專欄專題,推出《真抓實學力行——氣象部門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紀實》等報道181篇,并通過旗幟網、人民網等中央媒體刊發相關稿件。
“綠鏡頭?發現中國”主題采訪活動。聯合100多家(次)主流媒體走進17省份,展現氣象部門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展成效。全網發布稿件2998篇,多篇報道進入中央網信辦正能量稿池、Kaiyun中國 官方網站登上人民日報客戶端熱點榜。
“一過程一策”科普宣傳20次,穩妥把握時度效,有效引導輿論。推出“首席說天氣”視頻210個,為媒體提供科普產品330個。聚焦防災減災救災全過程,組織開展滾動解讀。針對臺風“格美”影響,策劃43小時超長直播,73家媒體參與,播放量超1.8億。
,迅速回應回擊。針對“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突發洪水!”話題,網友對“自然異象”引發的恐慌,組織采寫相關報道,解析沙漠洪水形成機制、氣候變化關聯及生態影響,并通過新媒體平臺迅速傳播,全網閱讀量超500萬次。推出辟謠欄目《那些與氣象相關的不靠譜說法丨粉碎機》,被中國互聯網辟謠平臺、人民網“求真”欄目、國家應急廣播等轉載,總閱讀量超5700萬。中國氣象
維中國氣象局英文網站,以及X、Facebook、Instagram三大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官方賬號,網站瀏覽量達35萬+,影響力穩步提升。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總粉絲數近3萬,發布推文數量近1500條,最高閱讀量2.57萬。策劃創作的早期預警中國行動方案英文主題宣傳片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高級別會議上獲中外嘉賓高度評價。通過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傳播二十四節氣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年共34篇報道被世界氣象組織官網等轉載。
“數說節氣”系列海報在X、Instagram、Facebook發布,X平臺瀏覽量超過10萬,其中“立秋”節氣瀏覽量達2.1萬。
164個微博賬號、160個微信服務號/訂閱號、百余個抖音及快手號,凝聚正能量強大合力。
3100多個。27個微博話題閱讀量超千萬。創作短視頻772個,其中品牌欄目《首席說天氣》發布210期,閱讀量2338.8萬;《氣象新聞速覽》發布88期,行業內外影響力大幅提升。《漫氣象》等一批優質欄目建成,發布手繪產品35期,全網閱讀量超8210萬。世界氣象日期間開展橫跨12地的直播,52家媒體轉播,24小時全網播放量超1900萬。與人民日報聯合策劃《穿越46億年看氣候變化》手繪條漫,線萬。與科普中國共創手繪科普《誰是第一個發現全球變暖的人》登上微博熱搜榜,線萬。承擔運維的中國氣象局微信訂閱用戶達94.8萬、微博粉絲數達480.4萬,同期相比顯著增長。視頻宣傳片
氣象宣傳科普業務支撐平臺功能不斷優化,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產品智能創作平臺實現業務化運行,科普產品可視化、智能化創作能力明顯提升。
及時刊發重要時政新聞,權威發布氣象部門相關政策解讀及重大天氣信息。全年發布各類信息
多條,其中,天氣預報預警信息385條、專家訪談152期、數據新聞42期、圖解170個。英文網發布673條,海外媒體社交賬號發布信息1500余條。以服務生產生活、交通出行等為重點內容的報道超過520篇。
在中國氣象報開設《科普看臺》公益專版,并在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等節點推出公益廣告、海報
,全年推出50余個整版;開設《科普一讀》等公益欄目,刊發報道20余篇。利用民法典宣傳月等開展氣象普法宣傳活動6次,推出報道260個。組織職工參與首都文明單位“認領一個路口”等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參與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貧困家庭幫扶,向貧困地區捐贈科普讀物、向貧困母親捐款等活動。
“新春走基層”活動,聯合中央媒體記者奔赴青海瓦里關、黑龍江漠河等地蹲點采訪,刊發報道127件,閱讀量超過2275萬。與新華社聯合推出的《海拔3816米,為地球“測溫”》,全網閱讀量超過300萬,產生良好社會影響。
“24·74特大暴雨——于平靜處問波瀾》等深度報道34期。關注北京門頭溝極端強降雨災后重建,推出整版報道,回應公眾關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和防災減災救災報道。圍繞農業生產關鍵節點,分區域、分階段做好宣傳科普。聚焦春運氣象服務,聯動7省市開展直播,為公眾平安出行支招。
“麥”向豐收|“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直擊“三夏”農忙一線》主題直播,閱讀量達210萬。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題實踐活動,在報網新媒體開設“先鋒”“身邊故事”等專欄專題,發布稿件760余篇。策劃推出的《22戶34人成功避險!四川達州提前預警“跑”贏山體滑坡!》閱讀量超過30萬,展現了黨員干部及黨組織先鋒模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結合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主題實踐活動,開設“追光?守正創新奉獻氣象” “尋找最美氣象科技工作者”專欄專題,挖掘新時代氣象科技工作者典型事例和老一輩氣象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事跡,推出人物報道246篇。
推動氣象文化傳承與傳播。開設“百年臺站守望風云”專欄,從文化角度展示氣象觀測的發展歷程,以及氣象工作者的風云情懷。策劃推出中國氣象學會百年專刊,刊發《中國氣象學會成立100周年——華章璀璨,新程肇始》等重要報道,展示氣象學會百年歷史成就。報紙開設文化版,二十四節氣報道貫穿全年,推出110篇報道。從氣象文化角度策劃“我們的蒼山翠嶺”系列融媒體產品,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072萬。
“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大型科普活動,全年走進1839個縣、3447個村,舉辦科普活動5530場,受眾達878萬人次。聯合抖音發起第三季“抖音達人探氣象”活動,向公眾普及氣象知識。與新浪微博合作培養氣象大V,打造“氣象科普團”機制,全年實現科普信息傳播2.7億次。
全年從未發生違規采編和發布新聞稿件的情況,從未刊載法律法規禁止刊載的內容。
“三審三校”工作規范,嚴把選題質量關。完善錯情處理機制,常態化組織編校業務培訓,重視報紙印刷質量,編校差錯率保持低于萬分之三。強化網站和新媒體審讀機制。
建立重大天氣氣候事件、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遠程采編技術支撐,確保業務安全有序、不中斷。
嚴格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嚴明采訪紀律,確保新聞真實,無虛假報道,
嚴格按照國家新聞出版署《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進行記者證管理工作,不存在新聞敲詐、制造虛假新聞等違法違規問題。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積極回應社會公眾舉報、投訴,重要投訴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關心職工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堅持依法用工,按時發放薪酬,健全聘用人員管理,按照規定簽訂勞動合同,及時繳納
勞優酬、公平公正、科學規范的績效分配體系。組織職工按期體檢,并按規定在重大節日為職工發放福利品。注重保護女職工權益。
換證和31個記者站年檢工作。組織完成全國通聯隊伍培訓,完成記者站以及記者通訊員相關業務質量考核。全年未發生違規違紀現象。
,圍繞新聞策劃、國際傳播等主題開展培訓7次,安排青年記者編輯參與承擔重大活動和重大選題報道,強化政治素質,提升業務水平。
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制度,合法經營,嚴格落實新聞出版法規、著作權法、稿酬支付等相關規定。沒有發生違法違規現象。
“兩分開”,采編人員不參與經營活動。設置專門的經營部門和經營隊伍,在報社主營業務范圍內開展經營活動。
2024年,中國氣象報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政治引領走在前、改革創新走
在前、服務保障走在前,強化新聞報道策劃把關,加強媒體陣地建設管理,編校質量不斷提高,策劃推出大量精品佳作和品牌活動,有力提升氣象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面對新形勢,仍需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形式開展重大主題宣傳,強化品牌建設。新聞宣傳的創新性還不夠強,技術創新引領作用有待提升,新聞工作者轉作風、改文風還需加強,應急科普
以更高政治站位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強化重大天氣輿論引導機制,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加強策劃,創新形式,深入宣傳報道氣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典型案例。加強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提升傳播效能。打造一批高影響力的國際傳播精品,講好中國氣象故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優化業務布局,完善激勵機制,推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