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國 官方網站Kaiyun中國 官方網站11月8日,環渤海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推進會在天津海事局召開,環渤海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建設進程不斷推進。為深入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海事局關于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建設工作部署要求,天津海事局作為牽頭單位攜手河北海事局、山東海事局、遼寧海事局及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共同擬定并發布了《環渤海區域巡航一體化工作機制》《環渤海區域預警預控一體化工作機制》等13項重要機制。各項機制的制定與發布,為全面推動海事執法協同高效、深入推進環渤海區域涉水工程項目建設運維海事安全監管服務合作、系統提升環渤海區域海上交通安全風險管控水平、推動環渤海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提供重要保障。
天津海事局牽頭,建立津冀兩地統一的船舶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目標和工作聯系機制,四家分支海事機構聯合簽署《津冀海事機構一體化協同聯動執法合作框架協議書》,定期互享轄區內支線集裝箱船舶安全檢查等執法信息,統一執法標準,實現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以“一船一檔”模式建立環渤海內支線集裝箱船舶數據庫,根據船舶基礎信息和歷史檢查數據細化風險判定標準,結合智慧海事監管系統船舶風險預警等級功能,對津冀內支線集裝箱船舶進行分組標繪,各海事機構針對性部署執法力量,實現船舶精準監管。
對津冀兩港間集裝箱船舶實施“不停航安檢”,結合區域內船舶航程短、周轉快、靠港隨機性強、有效安檢時間短等特點,將傳統一次安檢劃分為救生消防設備、無線電設備、防污染設備、導助航設備等若干檢查模塊,由船舶航次掛靠港所在地海事機構分模塊聯合完成安檢全過程,凝聚津冀海事機構協同聯動強大合力。在新模式下,平均節省單港作業時間2小時,預期全年提升航次數29%,集裝箱運量增長30%,為航運公司產生直接經濟效益800萬元。
津冀兩地海事部門加快實施津冀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協同監管,建立津冀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協同監管機制,組織開展津冀水域防治船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專項整治行動,共同開展應急演練,共同應對海上重大船舶污染風險。在專項活動期間,津冀兩地發出船舶防污染領域違法違規和風險隱患信息通報93次,接收通報18次;開展船舶防污染作業現場檢查1931艘次,同比增長7.3%;查處危防領域船舶違法違規案件134起,同比增長7.75%。
津、遼、冀、魯四地海事部門共同建立國內首個海區級船舶供油單位和船舶備案信息共享共用工作機制,制定《環渤海區域供油單位和船舶備案信息共享共用名錄》,在環渤海區域內實施船舶供油單位和船舶備案信息互通共享、執法協作聯動和檢查結果互認共用,助力船用燃料供給產業鏈安全穩定,服務區域港航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營口和盤錦、錦州和葫蘆島水域相連,位于渤海灣東北部,在船舶交通組織和水域情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遼寧海事局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出發點,瞄準“突破單一港區和水域管理界限,提高船舶航行效率”的目標,強化水上交通組織協同管理的一體化工作思路和理念,根據轄區水域特點和實際需求,對營口和盤錦、錦州和葫蘆島水域實施交通組織一體化,通過明確相關適用水域、適用船舶、報告方式、報告要求等方面內容,進一步提升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水域交通動態協同管控能力。船舶在相應水域航行時,實現了一次動態只報一次,無需重復報告,大大減輕了強制報告負擔,釋放了VHF通信資源,為加快構建“安全、暢通、高效、便捷”的海上通航環境,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大支持。
老鐵山水道作為連接渤海與黃海的重要通道,是外海船舶進出中國北方大港如天津港、秦皇島港及環渤海地區的關鍵水道,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編制“一域一策”對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安全是老鐵山水道管理的核心目標。遼寧海事局通過實施“全風險”預控管理,對水道內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和預測,并采取預防措施,將安全監管重點從事后處理轉向事前預防。今年7月,遼寧海事局重新修訂發布《老鐵山水道船舶定線制實施細則》,結合“一船一策”“一線一策”保障措施,全方位提升對老鐵山水道水域安全監管力度,進一步優化船舶交通流組織,有效提高水道的通航效率和物流運輸成本,為區域內的貿易往來和經濟活動提供有力支持。
北煤南運 八優快線日,粵冀電煤運輸“八優快線”在河北秦皇島啟動,首艘“八優快線”船舶正式啟航。河北海事局聯合廣東海事局推出“八優快線”,對粵冀航線上從事電煤運輸的安全誠信船舶及企業、岸電和防污染設施完備的碼頭等提供8項優先服務舉措,包括窗口政務優先辦理、進出港計劃優先審核、通航資源優先使用、專用泊位優先靠泊、安檢審核優先安排、重點水域優先通行、助航服務優先保障、保供事件優先處置。
河北海事局在智慧海事監管系統中開發全國“北煤南運”全航線專用模塊,建立電煤運輸船始發港至目的港信息共享和保障協同“全鏈條”,實現國家電煤海上運輸通道運行狀況“全場景”展示。牽頭制定《智慧海事監管系統“‘四直’綠色通道”模塊優化說明書》以及全國重點船舶“四直”綠色通道便利化舉措文件和工作指南,相關工作已全部納入交通強國建設海事試點項目“北煤南運海上交通綜合協同保障體系”中,截至今年11月30日,該項舉措為航運企業節約3316多萬元直接經濟效益,減少碳排放量11365余噸,有力促進海上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6月5日,渤海海域船舶污染應急聯動協作機制和“2+2+3”海上溢油應急協作機制支持保障工作會議在河北秦皇島成功舉辦。天津、遼寧、河北、山東、黑龍江海事局以及中石油海上應急救援響應中心、中海油應急指揮中心、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2+2+3”成員單位參會。會議就支持北戴河旅游旺季保障、構建環渤海海事監管與應急一體化協同發展體系、打造敏感海域船舶防污染示范區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為下一步環渤海溢油應急一體化建設指明方向。
2023年,“2+2+3”海上溢油應急協作機制建立,進一步整合區域船舶溢油應急快速支援力量,加強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有效協作。2024年,海事系統最大溢油回收船“海巡041”輪正式交付,其具備快速圍控、強力回收、快速轉駁能力,實現了高可靠導航通信、全方位應急指揮、多維度動態感知、大數據船務管理四大核心功能,使得渤海海域溢油應急力量初步具備了立足渤海、兼顧北方海區、輻射全國的溢油應急戰略支援能力。
渤海海峽客滾運輸航線是服務和促進環渤海經濟圈乃至東北亞經濟社會發展的海上交通要道,每年承載著450萬人員流動和100萬車輛往來,保障客滾船安全是海事工作的重中之重。山東、遼寧海事局在智慧海事監管系統聯合開發渤海海峽省際客(滾)船“一線一策”功能,著力提升客滾運輸航線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魯遼兩地海事部門通過集成客滾船船載視頻、客運企業票務信息、港口安檢信息,實時提供每艘客滾船、每名船員、每位旅客、每車貨物信息。開發客滾船船員遵守最小會遇距離避讓行為監測,客滾船偏離航路、航向航速異常、AIS信號丟失等報警功能,推動客運企業落實航行監控主體責任,引導船員養成良好駕駛習慣。提供應急返港、火災救助、拖帶應急、大規模人員撤離等四類客滾船應急場景,為客滾船突發事件應急提供智能輔助決策信息。實現客滾船航行狀態實時監控、航線實時監測、運行數據實時分析,全面提升航線管控能力。
山東是船員大省,注冊船員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聚焦船員職業特點和需求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是山東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海事通APP平臺推出之后,山東海事局積極分享前期在船員培訓考試后無需申請即可批量發證的“免申即享”船員辦證服務模式、全面實行證書郵寄和遠程幫辦等服務舉措。海事通APP上線運行后,山東海事局深入船員培訓機構、船員服務機構、船員體檢機構、航運企業和海事執法一線推廣,向船企、船員、船舶代理等對象進行宣傳,用戶注冊量快速增長,截至11月底,山東籍船員注冊40463人,占比超過53%。全面推行船員管理業務的“掌上辦”“跨域辦”“無感辦”,截至11月底,“無感辦”辦理證書8633本,借助“無感辦”證書自動審核和船員證書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無感辦”船員證書實現“秒辦”,海事通APP得到航企、船員廣泛好評。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從提質量、擴容量、強應用等多個層面不斷夯實數據底座,堅持提質增量,強化數據賦能,以“高可靠、全覆蓋、精準化”AIS數據支持環渤海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海事現代化和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
中心融合并集中統一管理AIS相關數據,數據量涵蓋了北方海區2003年至今和全國海區2009年至今的岸基數據以及部分衛星數據,日接收AIS原始報文3.8億條,累計接收報文超2萬億條,實現了數據的高效率接入、高質量融合和高可靠傳輸。針對遼魯航線和環渤海中部重點水域AIS信號覆蓋存在盲區的問題,中心新建大連圓島和青島朝連島等5座全功能基站、秦皇島欒河口和葡萄島等7座單收基站、升級屺姆島和女島等8座基站、安裝7臺船載移動基站,提升了相關水域的船舶態勢感知能力。
中心不斷擴展數據應用范圍,為包括智慧海事監管系統在內的40余套海事信息化系統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實時AIS數據,累計為海事部門按需提供349次數據產品,為實現水上交通的全面高效管理提供了技術保障。
2024年,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聯合山東海事局、遼寧海事局,和以山東移動、遼寧移動為代表的臨海省份移動通信運營商,科學組織開展基站補點和網絡優化工作,創新5G基站部署組網方式,研發船舶高效網絡接入設備。6月26日,遼魯航線G通信信號連續覆蓋,覆蓋海域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預計每年可使27.6萬艘次船舶、400余萬人次旅客直接受益。
2025年,中心推動利用渤海海上石油平臺開展通信和感知設施建設,持續提升環渤海全面感知和通信能力,逐步消除海上通信覆蓋盲區,計劃在第一階段建成天津港5G網絡應用示范區;第二階段逐步實現以老鐵山、長山等主干水道為核心,向渤海主要港口擴展延伸的重點航路沿線G網絡信號全覆蓋;第三階段力爭于2027年底前實現渤海交通寬帶網絡全域覆蓋,共同打造渤海交通寬帶網絡,打造我國“網絡內海”。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