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漁船“遼營漁26661”及船上12名船員在石島東南約60海里處失聯。黨中央、國務院對此次事件高度重視,李強總理做出重要批示。在交通運輸部黨組的統一部署下,部救撈局指派北海救助局、煙臺打撈局組成聯合救援力量,迅速出擊,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難船并成功實施搜救和打撈工作。
7月19日,陜西柞水縣發生橋梁坍塌事故,上海打撈局和東海救助局快速響應,組建聯合搶險隊,主動擔負環境最為復雜、任務最為繁重的腰坪水庫搜救工作,克服高溫酷暑、水流湍急、雜物遍布、地形險峻、后勤保障有限等諸多困難,在陡峭山壁間轉移裝備物資,在布滿堆積物的河水中開展救援,連續奮戰15個晝夜,執行水面搜尋及應急救援任務71人次,安全應急保障166小時,搜尋近20平方千米水庫重點水域,清理850平方米重點水域漂浮物,共發現并打撈罹難者遺體5具。
10月底,受“潭美”殘渦和冷空氣共同影響,海南瓊海出現持續大范圍強降雨,洪水肆虐淹沒村莊,受困群眾數量在不斷增加。接到求援信息后,在第一時間,交通運輸部黨組果斷決策,部救助打撈局緊急指派南海救助局組織救援力量,挺進災區。4個大、中型救助直升機組、一支陸地專業救助隊伍從空中、陸地同時挺進支援,共成功救助受困人員297人。
2024年9月15日,受臺風“貝碧嘉”影響,我國東部沿海海上狂風巨浪,最大風力將達13級、浪高達5米,位于上海高東機場以北約90海里處的風機安裝作業船“甌洋001”和“甌洋007”輪上43人需緊急撤離,東海救助局指令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上海高東待命機組和江蘇鹽城待命機組快速出動執行救助任務。在4名搜救教員機長的帶領下,在上海高東機場待命的3套救助機組和江蘇鹽城待命的1套救助機組同時前往執行救助任務,最終緊急轉運43名遇險人員。
11月6日,受極端惡劣天氣影響,載有19名人員的浮吊船“東海工7”在福建湄洲島以東海面走錨失控。東海救助局、南海救助局、廣州打撈局在部救撈局統一指揮下,出動海空立體救援力量聯合施救。特別是廣州打撈局黃國超、姚榮灶、廖福添、陳景文、趙凱5位名同志,毅然登上遇險船舶并在17級超強臺風“銀杏”中鏖戰80小時后成功撤離,避免了遇險船舶對海上油田、風電設施的損害,保障了海上交通運輸安全和海洋環境清潔。
2024年10月15日,在遼寧瓦房店附近海域,一艘漁船即將沉沒,船上一名漁民被困桅桿,已出現低溫癥,海上8級大風,并伴有巨浪,險象環生。北海救助局“B-7312”救助直升機緊急出動,救生員從天而降,在搖擺中趁機抓住桅桿頂端,順勢下滑到漁民上方,與機組成員配合帶領遇險人員脫離險境。此次救助,開創了救生員在桅桿上實施吊運救助的先河,社會影響巨大。
2024年第11號超強臺風“摩羯”于9月6日先后在海南文昌市、廣東徐聞縣登陸,海南、廣東、廣西等地遭受嚴重災害,在此期間,南海救助局先后執行救助任務6起,共出動救助力量10艘架隊次,成功救助遇險人員63人、船舶1艘,全力守護海南、廣東、廣西三省涉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0月18日晚,一艘巴拿馬籍貨船“HUA MEI DA”輪在山東蓬萊附近海域擱淺,船上13人,其中6名中國籍,6名孟加拉籍,1名印尼籍,現場東北風8-9陣風10級。接報后,煙臺待命船“北海救115”輪、煙臺救助基地應急救助隊7名隊員立即前往救助。由于風浪較大,常規近岸救援方式無法實施,應急救助隊在現場其他救援力量的配合下,用繩索將遇險船舶與岸上連接,建立人員應急救援通道,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夠安全撤離。翌日凌晨,具備起飛條件后,蓬萊待命救助直升機“B-7312”前往救助,通過吊運的方式,分兩架次將遇險人員先后轉移。
2024年9月29日,臺風“山坨兒”即將抵近福建海區,在長樂風電場有一艘風電安裝船上73名工作人員需要緊急撤離。東海救助局立即派遣“東海救115”輪前往救助。經過徹夜13小時的救助,利用救助吊籃和救助艇,分批救下73名遇險工作人員,成功送至岸基安全區域。
2024年4月3日,集裝箱船“SITC DANANG”與漁船“粵南澳漁36062”發生碰撞,導致漁船沉沒,船上8人失聯,接到指令后南海救助局、廣州打撈局先后派遣專業救助船舶、救助直升機及潛水力量火速趕往現場,展開空中、水面、水下全方位地立體搜救,歷時8天,最終在80米的水下,從沉船中成功將8具罹難者遺體全部找到并打撈出水。Kaiyun平臺 官方入口Kaiyun平臺 官方入口
本文為原創發表,并經云開網站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鏈接。